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9 15:09:07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1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此处隐藏13654个字……p>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数学教案]南极小客人。

2、 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天上的鸟多还是冰上的鸟多,实际上是求47大还是32大) ,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学思考、数感)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

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重难点关键分析:

本节课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数学论文《[数学教案]南极小客人》。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随着小科学家们来到南极参观考察,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南极之行好吗?。

出示情境图(把文字遮盖),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豹?左边有多少只企鹅?右边有多少只企鹅?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或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多少?左边的企鹅比右边的企鹅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这些问题正好是小科学家想知道的,我们来帮他们解决吧!

(二)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估数、数数

师: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鸥、海豹、企鹅的只数,现在就请大家来估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估计数,并简单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靠估计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数一数才行。

教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出天上的海鸥(四十七只)、冰上的海鸥(三十二只)、海豹(二十五只)企鹅(三十九只)、数并在情境图上出示(用大写)。

2、写数、读数

(1)师:对于这次南极考察,这可都是重要的数据,赶紧帮小科学家记下来吧!

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余写在练习本上,共同订正时,可以纠正一下写法。

(2)请板演同学读出写的数,评价后全体同学齐读。

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上各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